我細看她繡的荷葉,顏色從中心到邊緣由深漸淺,而花瓣恰好是花心淺白,邊緣或背面漸黃漸褐,線片看起來平服光亮,并無雜亂的線頭或凸起的針腳。楊德全說是靠小針短短地一點點壓,后再用大針蓋住。她頻繁地剪線換線,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出深淺。
刺繡顏色的層次,如金絲猴或熊貓的毛色、人物的膚色,她說行話叫“飛”,要用針一層層地“飛”,先飛淺色,逐漸加深,“飛”出毛色、膚色細微的變化。顏色是一層層繡上去的,先繡淺色打底,后逐步繡出色彩層次及明暗對比,具體而細微的顏色差異,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楊德全說:“一個顏色通常八個色階(即一個色的八個漸變梯次),而我們繡品的絲線卻要求印染出十二個色階,這樣在色彩明度,即明暗變化上更加細膩逼真。
在刺繡的過程中,楊德全給我展示了蜀繡中極有特色的一種針法:車擰法。我細看繡面上的針腳,一片葉子或一個花瓣,針線是一順地展開,并非橫豎交叉,這就是蜀繡平齊光亮的原因;不同顏色的針線,密密隨顏色由淺入深地層層遞進,薄處透亮,厚處立體,強烈地呈現(xiàn)出物體的生動變化。各片葉子、花瓣的方向是從中心往外呈弧形、圓形的圖案,于是用針就必須跟著花瓣、葉子的方向,旋轉(zhuǎn)著繡出環(huán)轉(zhuǎn)的效果。當繡的是一個圓形圖案時,一針包邊,跟著圖案方向邊車邊擰地往中心繡,這就是蜀繡針法“車擰”的特點??雌饋韴A形從邊緣到中心十分自然地收縮而針腳并不亂,極具表現(xiàn)力。
在蜀繡品種中,難的是雙面異色異形繡,兩面顏色不同,圖案也不同。楊德全說,一般是繡完一面再繡另一面,但也可以先把兩面主要的塊面完成了,再分別繡兩面的其余部分。先繡的一面是比較復(fù)雜、難度大的,然后再繡另一面比較簡單的。面叫繡,第二面按行話叫撇?!捌簿褪窃诿胬C的反面針線層上,很精細地做出異形圖案。因為不能在面繡圖上露出針腳,所以叫撇?!彼呎f邊做撇針的動作。
她繡復(fù)雜的一面時,先用稍粗的淺色線滾線條(走一道勾線),短針,非常密,不拆,主要方便另一面撇針,就是可以照勾線刺繡,用針輕輕地挑出與另一面完全不同的圖案,既不重疊,也不相互影響。譬如一面是熊貓,另一面可能沒有景物遮住熊貓的腿,于是就要合理地加些東西,如用葉子來把另一面熊貓的腿蓋了。后,兩面圖案雖不同,但邊緣是重合的,不會在這一面露出另一面的針腳或線頭。
繡完后,有個重要的步驟是“收拾”,即對繡品進行細致地處理、提煉、修補,看圖形、色彩、針法等方面是否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