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即消除防患(即預防和解決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人為與自然、偶然災害的總稱),當然狹義的意思在人們認識初期是:(撲滅)火災的意思。
Fire control;Fire fighting;Fire protection滅火與防火。亦指滅火、防火人員。郭孝成《浙江光復記》:“衛(wèi)隊及巡警消防,見勢已烈,均袖綴白布,以表輸誠?!比纾罕仨氉ズ孟拦ぷ?。例如:消防車、消防技術。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消防歷史,“消防”一詞是二十世紀從日本引進的,是一個外來語。但“消防”的根在中國。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變而來,漢字早在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就開始傳入日本?!跋馈币辉~不僅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字義也無差別?,F代意義的消防可以更深層的理解為消除危險和防止災難。
“消防”一詞,系日本語,在江戶時代開始出現這個詞。早見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倉郡的《王人帳前書》,有“發(fā)生火災時,村中的‘消防’就趕到”的記載。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詞開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國。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變而來,漢字早在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就開始傳入日本?!跋馈币辉~不僅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字義也無差別。“消防”一詞的出現,充分反應了當時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密切?;馂呐c消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命題。在各類自然災害中,火災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發(fā)生頻率很高的災害。這種災害隨著人類用火的歷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古稱“火政”),也就應運而生。
東漢史學家荀悅在《申鑒。雜言》中進一步明確提出:“防為上,救次之,誡為下”的“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迄今四千多年來,歷代王朝都把防范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列為國家管理公眾事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體制。在封建社會,作為皇帝,直接過問消防治理,并發(fā)布相關的詔書,在發(fā)生重大火災時采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甚至下“罪已詔”以自責,進行“反省”、“修德”,并廣開言路,片聽臣下的批評和建議。 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夏四月,漢高祖的陵寢發(fā)生火災,漢武帝當即脫下“龍袍”,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反映他對火災心有恐懼,采取了一種虔誠的自我的遣責任的道“罪已詔”。以后歷史王朝的皇帝,繼承這一做法。
各地公安消防部隊把隊伍建設作為踐行“三句話”總要求的根本來抓,著力打造讓黨和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公安消防鐵軍。
為堅定理想信念,各地持續(xù)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三句話”總要求已成為廣大消防官兵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追求。全國公安消防部隊無論是排查整治火災隱患,還是滅火救援戰(zhàn)斗;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處理突發(fā)事件,都堅決服從各級黨委、政府調遣,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彰顯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政治本色。
與此同時,各地廣泛開展大教育大培訓,對所有團以上干部、所有基層干部進行輪訓,制定實施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guī)劃,3年中,共有近萬名地方大學生入警,5500多名士兵提干。
在管理教育正規(guī)化建設方面,各地持續(xù)開展“五無”創(chuàng)建活動,部隊管理正規(guī)有序;開展“廉政消防”建設,制定并實施公安消防部隊 “四個嚴禁”,狠抓“兩個禁令”專項整治,部隊事故案件明顯減少。
火患整治成效明顯,滅火救援無畏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