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也稱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電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將一個微電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標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的通訊方式可以是接觸式,也可以是非接觸式。根據(jù)通訊接口把IC卡分成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和雙界面卡(同時具備接觸式與非接觸式通訊接口)。
電擦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是IC卡技術的核心。該技術使晶體管密度增大,改善了性能,增加了容量,達到在同樣面積上存儲更大數(shù)據(jù)量的目的。作為數(shù)據(jù)或程序的存儲空間,EEPROM的數(shù)據(jù)可以至少保持 10年的時間,擦寫次數(shù)達10萬次以上。EEPROM技術還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通過設置不可修改的標志位,能夠?qū)EPROM單元轉(zhuǎn)變成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或不可讀的保密存儲單元。
射頻識別IC卡是一種使用電磁波和非觸點來與終端通信的 IC卡。使用此卡時,不需要把卡片插入到特定讀寫器插槽之中。一般來說,通信距離在幾厘米至1米范圍內(nèi)。射頻識別卡使用得較多,而且發(fā)展?jié)摿^大。
射頻識別IC卡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主動式卡是指卡片需要主動靠近讀卡器,用戶需要將卡在讀卡器上讀卡區(qū)內(nèi)讀取卡上信息才完成交易;被動式卡不用出示卡片,只要走過讀卡器的范圍,即可讀取卡上的信息,完成交易。
物理包括:IC卡本身的物理特性上的性,通常指對一定程度的應力、化學、電氣、靜電作用的防范能力;對外來的物理攻擊的抵抗能力,要求IC卡應能防止復制、竄改、偽造或截聽等。常采用的措施有:采用高技術和昂貴的制造工藝,使無法偽造;在制造和發(fā)行過程中,一切參數(shù)嚴格保密;制作時在存儲器外面加若干保護層,防止分析其中內(nèi)容,即很難破譯;在卡內(nèi)安裝監(jiān)控程序,以防止處理器或存儲器數(shù)據(jù)總線和地址總線的截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