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鳴樂器
上覆蓋著一層膜,打擊膜產(chǎn)生聲音,比如:
定音鼓小鼓大鼓康加鼓邦哥鼓鈴鼓
自鳴樂
自己就可以發(fā)聲,比如:
鋼片琴 木琴 馬林巴 顫音琴 管鐘 木魚 三角鐵 吊鈸 揚琴 鈸 鑼 編鐘 鈴鼓
在打法上可歸納為四種基本點子:
1. 以“倉七”沖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沖頭,導板頭,帽兒頭,五擊頭,四擊頭,住頭,歸位,串子,長尖,緊錘,九錘半,搜場等。
2. 以“倉七臺七”長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快,慢長錘,一錘鑼,搖板長錘(鳳點頭)等。
3. 以“倉臺七臺”閃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閃錘,滾頭子,紐絲等。
4. 以“倉 臺臺七臺”抽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抽頭,馬腿兒,鳳點頭,收頭,奪頭等。 其他鑼鼓點均是上述多種節(jié)奏型的組合。
板鼓
板鼓,打擊樂器。又名單皮、班鼓。唐代清樂中使用的“節(jié)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間流傳歷史久遠?!肚宄m(xù)文獻通考》載:“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為各器之,擊法甚不易”。是中國戲曲樂隊中的指揮樂器。
民族打擊樂器排鼓
排鼓是鼓類樂器的新品種。出現(xiàn)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蔡惠泉、楊競明等根據(jù)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制作而成,以后又不斷有所改進。排鼓由五個大小不同、發(fā)音有別的鼓組成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