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法上可歸納為四種基本點子:
1. 以“倉七”沖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沖頭,導(dǎo)板頭,帽兒頭,五擊頭,四擊頭,住頭,歸位,串子,長尖,緊錘,九錘半,搜場等。
2. 以“倉七臺七”長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快,慢長錘,一錘鑼,搖板長錘(鳳點頭)等。
3. 以“倉臺七臺”閃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閃錘,滾頭子,紐絲等。
4. 以“倉 臺臺七臺”抽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抽頭,馬腿兒,鳳點頭,收頭,奪頭等。 其他鑼鼓點均是上述多種節(jié)奏型的組合。
民族打擊樂器:云鑼
云鑼,出現(xiàn)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diào)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nèi)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qū)。
論古典打擊樂與現(xiàn)代打擊樂的異同 一提起打擊樂,人們往往會想起動作瀟灑、震耳欲聾的架子鼓,其實,打擊樂器是由形 狀各異的樂器組成,具有漫長的歷史和其豐富的內(nèi)涵。我們把打擊樂器分為現(xiàn)代打擊樂、古 典打擊樂和民族打擊樂,這里我們探討的是古典打擊樂與現(xiàn)代打擊樂的異同。
一般來說,西洋管弦樂隊是由鍵盤樂器、木管樂器、弦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以及 其它一些特殊性樂器組成的。
而現(xiàn)代打擊樂一般情況下處于伴奏從屬地位,在為聲樂、舞蹈和其它樂器伴 奏時,其演奏手法、力度及速度變化、情緒的起伏等方面,無不服從于歌曲及主奏樂器的需 要。 古典打擊樂中的小軍鼓執(zhí)棒方法非常嚴肅,一般須采用傳統(tǒng)握法,而在現(xiàn)代打擊樂中, 小軍鼓執(zhí)棒方法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使用傳統(tǒng)握法,也可以使用標準握法,由鼓手喜好而 定,別人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