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傳統(tǒng)木結構單體建筑之一。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筑之中。常建在花園或公園中的開敞的納涼亭榭或北銘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頂建造。
茅亭
茅亭是各類涼亭的鼻祖,源于現(xiàn)實生活,山間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車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
此類涼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為梁柱,或覆茅草,或蓋樹皮,—派天然情趣。由于它保留著自然本色,頗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備受清高風雅之士賞識。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涼亭記》中對茅亭有過這樣的評價:“無薄櫨節(jié)之華,不修椽,不剪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離,碧山為屏風,昭其儉也。”王昌齡也曾留有“茅亭宿花影,西山鸞鶴群”的詩句,以贊其清雅雋秀之形。于是乎,不僅山野之地多筑茅亭,就是豪華的宅第和皇宮禁苑內(nèi),也都建有茅亭,追求“天然去雕飾”的古樸、清幽之趣。
銅亭
據(jù)《儒林外史》中記載,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內(nèi)的瞻園假山上,曾建有銅亭一座,下面還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F(xiàn)存的銅亭不多,的有:泰山的金闕、頤和園中的寶云閣、昆明鳴鳳山金殿,以及五臺山的銅涼亭等等。嚴格地說,它們不能算涼亭,只能說是涼亭式建筑,但習慣上,卻都稱它們是“銅亭”。
對客戶的了解
一般來說,庭院涼亭的設計師需要從整體上來把握這群客戶,根據(jù)年齡層次,在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結合他們特有的設計需求,使得整個庭院具有實用性。
對場地的了解
庭院涼亭的具體設計規(guī)劃還需要對庭院施工場地的進行了解重要,其中包括了對現(xiàn)場詳細的觀察分析、對庭院地形和地貌的解讀、對原有植物的品種及分布、裸露巖石的風貌以及原有地下水系狀況等的了解。此外,庭院涼亭的肌理也得重視。對光照條件、雨水情況等有了基礎的了解后,再進行植被配置和地面材料的鋪裝工作,從而將庭院涼亭設計的自然美較大程度地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