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劑又名硬化劑、熟化劑或變定劑,是一類增進或控制固化反應的物質(zhì)或混合物。樹脂固化是經(jīng)過縮合、閉環(huán)、加成或催化等化學反應,使熱固性樹脂發(fā)生不可逆的變化過程,固化是通過添加固化(交聯(lián))劑來完成的。固化劑是必不可少的添加物,無論是作粘接劑、涂料、澆注料都需添加固化劑,否則環(huán)氧樹脂不能固化。 固化劑的品種對固化物的力學性能、耐熱性、耐水性、耐腐蝕性等都有很大影響。
巴西棕櫚蠟乳液是采用新型的乳化技術(shù)以巴西棕櫚蠟為主要原料生產(chǎn)的技術(shù)含量高的產(chǎn)品。巴西棕櫚蠟乳液廣泛用于制造皮革涂飾劑、水性油墨、水性油漆、水性涂料、上光劑(自亮型皮鞋油、皮夾克油、汽車蠟、地板蠟、家俱上光蠟)、水果保鮮、及塑料和橡膠潤滑劑等領域。
拋光粉的基本要求:
(1)微粉粒度均勻一致,在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顆粒的大小及均勻度決定了拋光速度和精度,過篩的篩網(wǎng)目數(shù) 能掌握粉體相對的粒度的值,平均粒度決定了拋光粉顆粒大小的整體水平。
(2)有較高的純度,不含機械雜質(zhì)。
(3)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吸附性,以保證加工過程的均勻和,可適量添加LBD-1分散劑提高懸浮率;好的 拋光粉要有較好的懸浮性,粉體的形狀和粒度大小對懸浮性能具有一定的影響,納米粒徑的拋光粉的懸 浮性相對的要好一些,所以精拋一般選擇納米拋光粉。
(4)粉末顆粒有一定的晶格形態(tài),破碎時形成銳利的尖角,以提高拋光效率;粉體的晶型是團聚在一起的單 晶顆粒,決定了粉體的切削性、耐磨性及流動性。粉體團聚在一起的單晶顆粒在拋光過程中分離(破碎),使其切削性、耐磨性逐漸下降,顆粒為球型的拋光粉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耐磨性和流動性。
(5)有合適的硬度和密度,和水有很好的浸潤性和懸浮性,因為拋光粉需要與水混合,硬度相對大的粉體具 有較快的切削效果,同時添加一些助磨劑等等也同樣能提高切削效果;不同的應用領域會有很大出入,包括自身加工工藝。
拋光粉通常由氧化鈰(VK-CE01)、氧化鋁(VK-L30F)、氧化硅(VK-SP50F)、氧化鐵、氧化鋯(VK-R30F)、氧化鉻等組份組成,不同的材料的硬度不同,在水中的化學性質(zhì)也不同,因此使用場合各不相同。氧化鋁和氧化鉻的莫氏硬度為9,氧化鈰和氧化鋯為7,氧化鐵更低。氧化鈰與硅酸鹽玻璃的化學活性較高,硬度也相當,因此廣泛用于玻璃的拋光。
為了增加氧化鈰的拋光速度,通常在氧化鈰拋光粉加入氟以增加磨削率。鈰含量較低的混合稀土拋光粉通常摻有3-8的氟;純氧化鈰拋光粉通常不摻氟。
對ZF或F系列的玻璃來說,因為本身硬度較小,而且材料本身的氟含量較高,因此選用不含氟的拋光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