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動物的飼料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粗飼料,另一部分是精料。湖羊作為草食動物,可以不吃精料,但不能不吃“草”(粗飼料)。在家畜養(yǎng)殖中,飼料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65%~70%,是養(yǎng)殖家畜主要的支出。因此,為了節(jié)約飼料成本,提高湖羊養(yǎng)殖效益,應合理地選擇飼草。
精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麥麩和營養(yǎng)性飼料添加劑。應根據(jù)湖羊的膘情、生產階段來制訂相應的飼料配方,以滿足湖羊的需要。尤其在湖羊妊娠后期,更應關注其營養(yǎng)需求,可以通過補飼精料的方式,來提高羔羊的初生重和成活率。精料每只羊日飼喂量具體可參考如下標準。公羊:配種前1個月0.2~0.4公斤,配種期 0.8~1.5公斤;母羊:0.3~0.5公斤,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0.5~0.8公斤;羔羊:15~60日齡利用補料器自由采食,2月齡以上0.1~0.3公斤;育肥羊:0.25~0.50公斤。
繁殖母羊作為整個羊場的核心,應重點加強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以期提高養(yǎng)殖場的綜合效益。母羊配種后30天內,應適當控制營養(yǎng),促使孕酮分泌,以利于受精卵在子宮內順利著床,提高受胎率,增加產羔數(shù)。妊娠后31~90天,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飼料可以青干草為主,每只每日補喂精料0.3~0.5公斤,并在舍內放置微量元素舔磚供其舔食。妊娠90天至分娩前,為了促進胎兒的發(fā)育,應適當多補充精料,每只每日飼喂精料0.5~0.8公斤,補充骨粉和食鹽各10克。臨產前1周,應做好母羊圍產期的保健工作。母羊分娩后,可供給適量麩皮鹽湯。產后20天,為保障泌乳的需求,應加大精料的供給量,以0.8公斤/只為宜。哺乳期內要注意觀察母羊的食欲、膘情及羔羊生長狀況,保證營養(yǎng)和飲水供給充足。
做好驅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增強羊只的,減少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驅蟲主要有驅蟲凈、伊維菌素-丙硫咪唑等。一般情況下,應根據(jù)當?shù)亓餍械捏w內、外寄生蟲種類,有針對性地選擇進行驅蟲。同時,要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驅蟲的效果。鑒于寄生蟲流行病學特點,通常選擇在春季或夏季完成驅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