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特性是黑豚鼠祖祖代代遺傳下來的本能行為,許多食草動物都有此特性,它們的祖祖輩輩養(yǎng)成群居生活環(huán)境是為防御敵害所采取的措施。一雄多雌的群體構成明顯的群居穩(wěn)定性。表現為成群活動、休息或集體采食、緊挨躺臥。幼鼠跟隨成鼠追逐發(fā)情的雌鼠。群體中占支配地位的黑豚鼠會咬其它黑豚鼠的毛。在擁擠或應激情況下,也可發(fā)生群內1只或更多動物被其它個體咬毛,毛被咬斷,呈斑狀禿,而造成皮膚創(chuàng)傷和皮炎。如果放入新的雄鼠,雄鼠之間會發(fā)生激烈斗毆,導致嚴重咬傷。
豚鼠為全年、多發(fā)情性動物,并有產后性周期,在正常情況下全年都表現出生性周期的往返循環(huán)。在48小時之內或在哺乳期的某個時間內又可能受孕,稱產后性期或反常懷孕。 豚鼠的平均壽命在4到5年之間,據2006年吉尼斯大全記錄,長壽的豚鼠存活了14年10個月。
豚鼠食量較大,對習慣了的飼料食欲旺盛,但對變質的飼料特別敏感,常因此減食或廢食,甚至引起流產。對素也特別敏感,投藥后容易引起腸炎,如使用青霉素,不論劑量多大,途徑如何,均可引起小腸和結腸炎,甚至使其死亡。對青霉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霉素時應特別小心。與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間少食少動。
豚鼠喜群居,有抓人的習慣,不喜攀登和跳躍,習性溫順,膽小易驚,有時發(fā)出吱吱的尖叫聲,喜干燥清潔的生活環(huán)境。其活動、休息、采食多呈集體行為,休息時緊挨躺臥,單籠飼養(yǎng)時易發(fā)生足底潰瘍。群體中有專制型社會行為,1~2只雄鼠處于統(tǒng)治地位,一雄多雌的群體形成明顯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