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好動性 在大自然中,野生黑豚鼠是強者,它們祖祖代代生活在大自然的深山叢林、大樹、竹根下或灌木叢中, 以洞為居。野生黑豚鼠由于體小力好,為了躲避豹、狼、狐、鷹、鴛等猛獸猛禽的襲擊,常常只能偷偷摸摸覓食,覓食一會兒,又只能躲藏起來,肚子餓了又偷偷出來覓食;長期整日反復,便養(yǎng)成了晝夜行動的習性。
豚鼠嗅覺、聽覺較發(fā)達,對各種刺激有的反應,如對音響、嗅味和氣溫突變等極敏感,故在空氣混濁和寒冷環(huán)境中易發(fā)生肺炎,并引起流產(chǎn),受驚時也易流產(chǎn)。 豚鼠膽小機警,對刺激反應非常敏感,常發(fā)出吱吱叫聲。嗅覺和聽覺都很發(fā)達,對及某些有毒物質(zhì)極為敏感。豚鼠嚼肌發(fā)達而胃壁非常薄,盲腸特別膨大,約占腹腔的三分之一容積,粗纖維需要量比家兔還多,但不像家兔那樣易患腹瀉病。
豚鼠喜群居,有抓人的習慣,不喜攀登和跳躍,習性溫順,膽小易驚,有時發(fā)出吱吱的尖叫聲,喜干燥清潔的生活環(huán)境。其活動、休息、采食多呈集體行為,休息時緊挨躺臥,單籠飼養(yǎng)時易發(fā)生足底潰瘍。群體中有專制型社會行為,1~2只雄鼠處于統(tǒng)治地位,一雄多雌的群體形成明顯的穩(wěn)定性。
豚鼠的體形在嚙齒類動物中偏大,體重在700~1200克(1.5~2.5磅)之間,體長在20~25厘米(8~10英寸)之間。身材短小但是強壯有力,頭較大,是身體的三分之一,眼睛大而圓,耳朵短小貼著頭部,毛發(fā)粗糙而且很容易脫落,沒有尾巴。豚鼠脊柱由36塊脊椎骨組成,其中頸椎7枚、胸椎13枚、腰椎6枚、薦椎4枚、尾椎6枚。肋骨13對,其中6對真肋、3對假肋、4對浮肋。前腳平直而強健有力,一般都會有4個趾頭,每個趾頭上都有尖利的爪;后腳有3個有爪的腳趾,而且都比較長。豚鼠靠腳底走路,行走時腳跟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