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們的心肝,我們對孩子通常都是非常溺愛,百依百順,雖然這樣孩子會很開心,但是我們作為家長不能因為愛孩子就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從零歲起步的親子閱讀,從開始的黑白卡、布書到翻翻書、立體書、觸摸書、聲響書、洞洞書……基本上各種類型適合孩子的繪本都嘗試給寶寶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引起孩子對書籍的興趣,以后給孩子選擇繪本才會有方向。
但到了寶寶差不多1歲多開始有些迷茫了,寶寶似乎對書不感冒,每次打開繪本想開始親子閱讀他都東張西望,似乎孩子對繪本沒有興趣,對閱讀也沒有興趣。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反思自己,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也要對的親子閱讀方式做小小的調(diào)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1.閱讀內(nèi)容。買了再多的獲獎繪本和各種書單中的書發(fā)現(xiàn)并不是我家娃的菜,那些雖然獲獎卻不適合孩子年齡的書都不再選擇,選擇一些同齡孩子家長推薦的符合閱讀年齡的書等。比較專業(yè)的童書閱讀出版社的書籍,同時辦了一張繪本閱讀卡,不再一味買而是通過借書來篩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和興趣的繪本。
2.閱讀形式。從讀到唱唱跳跳到繪本拓展,不再局限于坐著給孩子讀書,更傾向于閱讀中的親子互動和繪本拓展,進行游戲式的閱讀形式。
不再單純地讀,選取一些互動性強的書,各種形式的互動。在讀繪本的同時也開始關(guān)注繪本封面、封底、讀圖和繪本的一些細(xì)節(jié)。
3.閱讀習(xí)慣。在每天睡前和醒來都和娃一起親子閱讀,不管讀幾本書都養(yǎng)成固定的作息,讓孩子形成閱讀的儀式感。
4.閱讀環(huán)境。之前都是我直接給孩子拿書,之后就把書放在客廳和床邊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同時給娃布置了她自己的閱讀書架,讓孩子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小閱讀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