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衣(shirt,underclothes)是指貼身穿在里面的單衣,也稱襯衫。早源于1600 年代后期的歐洲,1900年后,襯衣在世界各地流行。
有人把香水比作女人的第二件衣裳,對追求實在感的男人來說,襯衫就是男人的一層肌膚。早的襯衣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
襯衫原來是指用以襯在禮服內(nèi)的短袖的單衣,即去掉袖頭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沒有袖頭的上衣,有襯在里邊短而小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較長的衫。如在《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中,林沖“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蓋(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脫將下來”便是一例。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學家元稹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清末民初之際,由于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里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歐洲歷史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襯衫,是無領、袖的束腰衣。14世紀諾曼底人穿的襯衫有領和袖頭。16世紀歐洲盛行在襯衫的領和前胸繡花,或在領口、袖口、胸前裝飾花邊。18世紀末,英國人穿硬高領襯衫。維多利亞女王時期,高領襯衫被淘汰,形成現(xiàn)代的立翻領西式襯衫。19世紀40年代,西式襯衫傳入中國。襯衫初多為男用,20世紀50年代漸被女子采用,現(xiàn)已成為常用服裝[2]之一。
立領(Band Collar )
沒有翻領,保持了領座部分的領型。這種領子一般不系領帶,多用于活潑輕松的休閑味西服。
領(Pinhole ColIar)
在左右領尖的中間部位各有一圓孔,可以用領針穿過連接,這就是領。領針的作用是用來支撐領帶,為視覺上帶來突出的效果。這種領型夾角比較小,適合系單環(huán)結(jié)。
以上是襯衫的一些常見領型,除此之外要想定制一件合體的襯衫,需要根據(jù)很多襯衫的元素進行選擇,后組合成自己想要的襯衫款式!襯衫定制相比較西服定制在時間上更快些,而且襯衫容易穿搭,不論是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男士都可以穿襯衫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