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學:鄉(xiāng)學是地方設立的,比如州郡縣設立。是與國學相對的一個機構。
稷下學宮:這里講一個比較有名的學術機構。就是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設立的稷下學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百家爭鳴的發(fā)源地。設于臨淄稷下。是當時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農家等各派的匯集之地。興學論戰(zhàn),評論時政,教徒授業(yè)。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的首次大碰撞。
太學:封建時代的教育機構與學府,魏晉至明清時代或設立太學,或設立國子監(jiān),名稱不一,制度有變,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學府,生員被稱為“太學生”或者“國子生”。
國子監(jiān):漢魏時代設立的太學,西晉改為“國子學”,隋朝的時候改為“國子監(jiān)”,從此,國子監(jiān)就與太學互稱,都是的學府,兼教育行政機構。
書院:唐宋至明清時代出現(xiàn)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有四大書院。明代的時候,我們所熟知的有東林書院,培養(yǎng)了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