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骨魚很多人習慣稱呼為黃顙魚,常見品種有普通黃顙魚、雜交黃顙魚、全雄黃顙魚。從規(guī)格上分,有放3~6公分規(guī)格苗養(yǎng)成的,也有放50~100尾/斤的冬苗養(yǎng)成。2.5~6cm魚苗,人工飼養(yǎng)8~12個月,體重可達150~300克;投50尾/斤的,只有養(yǎng)殖5個月,體重既可達250克(密度及養(yǎng)殖水平有所差異)。
養(yǎng)殖黃骨魚,放養(yǎng)的魚苗,必須體質強壯、無傷無病、規(guī)格整齊、且經密集鍛煉、空腹運輸。這樣,運輸成活率一般可達99% 以上。注運輸密度跟魚苗大小、運輸距離、水溫、水質等情況息息有關。
魚苗的裝運與下塘,都不能令水溫突變。若溫差超過3℃,則要經過嚴格的適溫過程,即通過緩緩加水或將裝有魚苗的容器浮于裝運(或下塘)的水體中,待兩者的水溫接近(溫差不超過2℃)后方可進行操作。魚苗的運輸,使用潑灑姜+苗種浸泡液,魚苗放塘前,應用2~5%鹽水等浸泡10~20秒,下塘后用潑灑姜潑灑做好應激工作。
黃骨魚是雜食性魚類,對蛋白質的要求比較高,如果不能正常供給其營養(yǎng)所需的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黃骨魚的生長發(fā)育,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不同階段黃骨魚生長特性,為黃骨魚科學的合理安排膳食。
定期做好黃骨魚的各項疾病防治工作,通過各種有效的科學方法減少黃骨魚疾病的發(fā)生,讓黃骨魚順利生長到市場銷售所需的成魚標準。
黃顙魚為一年一次性產卵型魚類,在自然條件下有集群繁殖習性。繁殖季節(jié)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溫變化幅度為25~30.5℃。黃顙魚一般在2齡時性成熟,澄湖黃顙魚在1冬齡時也達性成熟,在測定的標本中,小成熟個體中雌魚體長11.5厘米,雄魚體長13.5厘米,雌魚的性成熟較雄魚早。黃顙魚懷卵量2500~16500粒,平均4000粒,相對懷卵量58.33~77.77粒/克,平均65.71粒/克。黃顙魚的主要繁殖區(qū)域在水位淺、底質硬、有一定灘腳、透明度高、水流緩慢、餌料資源豐富、適宜筑巢孵化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