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的尸體含有較多的病原微生物,也容易分解腐敗,散發(fā)惡臭,污染環(huán)境。特別是發(fā)生傳染病的病死畜禽的尸體,處理不善,其病原微生物會污染大氣、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傳播與蔓延。因此,必須及時地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尸體,堅決不能圖私利而出售。
一、焚燒法
焚燒也是一種較完善的方法,但不能利用產(chǎn)品,且成本高,故不常用。但對一些危害人、畜健康極為嚴重的傳染病病畜的尸體,仍有必要采用此法。焚燒時,先在地上挖一十字形溝(溝長約2.6米,寬06米,深05米),在溝的底部放木柴和干草作引火用,于十字溝交叉處鋪上橫木,其上放置畜尸,畜尸四周用木柴圍上,然后灑上煤油焚燒,尸體燒成黑炭為止?;蛴脤iT的焚燒爐焚燒。
二、高溫處理法
此法是將畜禽尸體放入特制的高溫鍋(溫度達150℃)或有蓋的大鐵鍋熬煮,達到徹底的目的。雞場也可用普通大鍋,經(jīng)100℃以上的高溫熬煮處理。此法可保留一部分有價值的產(chǎn)品,但要注意熬煮的溫度和時間,必須達到的要求。
三、土埋法
是利用土壤的自凈作用使其無害化。此法雖簡單但不理想,因其無害化過程緩慢,某些病原微生物能長期生存,從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是zui徹底的無害化處理方法采用土埋法,必須遵守衛(wèi)生要求,埋尸坑遠離畜舍、放牧地、居民點和水源地勢高燥,尸體掩埋深度不小于2m。掩埋前在坑底鋪上2~5厘米厚的石灰,尸體投入后,再撒上石灰或灑上藥劑,埋尸坑四周zui好設(shè)柵欄并做上標記。
四、發(fā)酵法
將尸體拋入尸坑,利用生物熱的方法進行發(fā)酵,從而起到的作用。尸坑一般為井式,深達9~10米,直徑2~3米,坑口有一個木蓋,坑口高出地面30 厘米左右。將尸體投入坑,堆到距坑口1.5米處蓋封木蓋,經(jīng)3~5個月發(fā)酵處理后,尸體即可完全腐敗分解
在處理畜尸時,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將病畜的排泄物、各種廢棄物等一并進行處理,以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
本產(chǎn)品在水中經(jīng)過鏈式反應(yīng)產(chǎn)生次氯酸,新生態(tài)氧,氧化和氯化病原體,干擾病原體的DNA和RNA合成,使病原體的蛋白質(zhì)凝固變性,進而干擾病原體酶系統(tǒng)的活性,影響其代謝,增加細胞膜通透性,造成酶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流失,病原體溶解破裂,進而殺滅病原體。用于環(huán)境,空氣和飲用水等的。
用法與用量:一斤兌水200斤 用于圈舍外
一斤兌水400斤 用于圈舍內(nèi)
浸泡或噴霧:1:200濃度稀釋。
注意事項:不與堿類物質(zhì)混存或合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