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合金的化學性質凝固特性不好,容易產生凝固裂紋。為了發(fā)展合適的焊接工藝,不產生有裂紋的焊縫,必須掌握每種不同的合金的凝固裂紋敏感性。這一焊接發(fā)展工作從本身來說就是一個大工程。許多工作由鋁母材制造商完成,因為他們方便知道鋁的可靠焊接方法和工藝,同時也鋁裝配工完成,他們也知道這種新型材料的潛力,很希望使用它。美國焊接發(fā)展的兩個先鋒是ALCOA(美國鋁公司)和Kaiser 鋁化學公司,都有出版物;焊接ALCOA鋁早在1954年出版(見圖1),焊接Kaiser鋁早在1967年出版。
攪拌摩擦焊技術是英國焊接研究所(The Welding Institute,簡稱 TWI)于1991年發(fā)明的,并于次年在英國申請了發(fā)明專利,同時陸續(xù)在世界各國申請了專利保護。得到專利保護并公開以來,攪拌摩擦焊技術首先并主要在鋁合金、鎂合金等輕金屬結構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同時在高熔點材料領域也獲得了一定發(fā)展。
攪拌摩擦焊的主要優(yōu)點如下:
(1)焊接接頭熱影響區(qū)顯微組織變化?。畾堄鄳Ρ容^低,焊接工件不易變形;
(2)能一次完成較長焊縫、大截面、不同位置的焊接.接頭高:
(3)操作過程方便實現(xiàn)機械化、自動化,設備簡單,能耗低,功效高,對作業(yè)環(huán)境要求低:
(4)無需添加焊絲,焊鋁合金時不需焊前除氧化膜,不需要保護氣體,成本低;
(5)可焊熱裂紋敏感的材料,適合異種材料焊接:
(6)焊接過程、無污染、無煙塵、無輻射等。
攪拌摩擦焊也存在一定的缺點:
(1)焊接工件必須剛性固定,反面應有底板;
(2)焊接結束攪拌探頭提出工件時,焊縫端頭形成一個鍵孔,并且難以對焊縫進行修補;
(3)工具設計、過程參數(shù)和機械性能數(shù)據只在有限的合金范圍內可得;
(4)在某種情況下,如特殊領域中要考慮腐蝕性能、殘余應力和變形時,性能需進一步提高才可實際應用;
(5)對板材進行單道連接時,焊速不是很高;
(6)攪拌頭的磨損消耗太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