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面光和兩側耳光的配置和運用
一、面光的配置和運用
1、投射位置:正面35度到60度較為合適。一般有1--2道,直接投射與交叉投射相結合。
2、使用器材:一般使用聚光燈、變焦聚光燈、造型燈。面光上燈具運用,如2KW--5KW的聚光燈、造型燈、PAR燈、追光等。色溫一般在2800K--3200K之間,也有高色溫的可達到4000K--4200K,如氙燈等。
3、面光的色彩配置:一種是原色和白光的配置。原色光效損耗較大,一般和白光配合使用。一種是間色照明。如用黃、品青搭配使用。當然,具體要根據劇情來配置色彩。一般說來。面光色彩不宜太濃,解決照明時,更是如此。只有在渲染氣氛的過程中方使用飽和色。
4、色溫運用:一般常用的升降色溫方法是使用色溫系列色紙。如雷登系列的82A、B、C; 85A、B、C。
5.投射方法:
a垂直投射:可獲得正面均勻的投射。
b交叉投射:增加中心區(qū)域及縱深亮度。增加場景面積。
c重點投射:增加重點角色及景物的亮度。
6、光區(qū)分布:大面積渲染和小面積強調相互結合。一般采取冷暖對比的方式應用。
7、光區(qū)的透視效果;如前景的亮度和色彩變化如果有意和后區(qū)形成差異,則會形成明顯的透視效果。
8、面光的分色組合:根據顏色或演出形式分組,有時要根據演出內容來分。
二、兩側耳光的配置和運用
1、耳光:獲得從舞臺一側或兩側投射到舞臺演員或場景的光。
2、耳光配置及應用特點:
a使被照射人物。景物有立體感。
b作面光、輔助光、人物造型光。
c從一側或兩側對舞臺氣氛進行渲染。
d外側燈或內側燈交叉投射可獲得較大的投射范圍。光色相同從兩側投射時,位置高的燈一般投射較遠的位置。
e淺色燈一般放在高位置。
f選擇部分燈具作重點投射。
g選擇對稱或不對稱投射。
光束能在視覺心理上產生反應,除了劇情本身的因素外,還有其它許多復雜的途徑,下面從光束和其它元素相結合的角度,做簡單分析:
光束強度與心理
19世紀6o年代。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前人的基礎上,證明了光的實質是波長不同的電磁波的理論。電磁波是一種由發(fā)光體輻射出的物理能量,發(fā)光體輻射能的強弱,可以用人眼對光的相對感覺量,來作為基本衡量標準,即光通量。(光源在單位時間內輻射可見光的總量,單位是流明)。演出空間中光束的形象,一般是通過照亮空間中漂浮的煙霧顆粒呈現(xiàn)出來。光的強度越大,同等數量的顆粒被照得就越亮,視覺畫面中明暗的對比度就大。光束的視覺沖擊力就越大,光束語言在視覺心理中的份量就越重。
光束形狀與心理
光束的形狀是組成光束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運用不同形狀的光束做為舞臺美術的造型手段,是現(xiàn)代燈光設計的重要特征之一。光束的形狀有不同粗細和不同外型。粗的柱狀光束會使人感到厚重古樸。雄壯有力。如回光燈的光束。它猶如一束陽光穿破混沌宇宙中氤氳云氣,一瀉而下。又如一幅歐洲油畫般神秘而深沉。PAR燈中等粗細的柱狀光束,使人感到靈巧而工整。有圖案般極強的裝飾性。造型燈及電腦燈投射出的細絲般光束,令人想起陽光和春雨,常常讓人心情輕松,無限愜意。
光束的粗細除了使人聯(lián)想到宇宙間的自然萬物外,還能喚起人對聲音的無限遐想。粗的柱狀光束使人聯(lián)想起大提琴鏗鏘的音色,讓人在濃烈的氛圍之中感受舞臺的神秘。PAR燈的強烈光束經常會夾雜著中提琴圓潤、激揚的旋律。令人神清氣爽。而根根絲狀光束常有金屬般清脆感,會伴隨長笛或小提琴的音符迎面撲來。
臨時舞臺搭建的現(xiàn)狀及問題
臨時舞臺的搭建,需要對演出的舞臺樣式、綜合設備、防火需求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觀眾對于花樣迭出的舞臺效果也愈發(fā)期待,為營造特殊舞臺效果,常用一些特技設備,例如造云霧系統(tǒng)、鼓風系統(tǒng)、噴火系統(tǒng)、降水系統(tǒng)、高空威亞等。近年來,《GB/T 36731-2018 臨時搭建演出場所舞臺、看臺》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規(guī)范了臨時搭建演出場所舞臺、看臺的設計、安裝、裝臺、排練、演出和拆臺等過程的行為,也為政府部門對臨時搭建舞臺的監(jiān)管、核驗工作提供依據。但由于缺乏諳習舞美工程專業(yè)的核驗機構、監(jiān)管人員,而戲劇演出、大型演出等形式多樣,涉及聲光電、機械等多系統(tǒng)一體化應用,加之舞美設計與工程施工時間緊,臨時舞臺搭建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在舞臺從無到有的搭建過程中,舞臺事故的發(fā)生主要分為硬件的故障與軟件的差池。硬件即指場地建筑、各類設備設施,例如桁架燈架、舞臺臺體、聲光電設備等;軟件即指人員因素,其中包括舞臺搭建人員與設備操作人員的資質、演職人員對舞臺道具的使用與妥善安置等。然而,一些制作商為了壓縮成本,鉆審查的空子,出現(xiàn)搭建材料縮水、舞臺防火措施制作不達標、機械使用技術不規(guī)范的情況,甚至相關執(zhí)行人員未達到搭建資質,從而造成舞臺塌陷、桁架坍塌、幕布起火、布景失火等種種慘劇,釀成重大舞臺事故或人員傷亡。
因此,保證舞臺是演出活動中各部門工作須遵守的要義。其中,包括防火措施的落實、搭建方面的承重考察、舞臺制景材料與工藝是否合理、專業(yè)人員管控與資質審查等。
舞臺氣氛是動的概念,它隨劇情發(fā)展而變化,與生活氣氛不同。它不是自發(fā)的產物,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果。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正確的生活氣氛,有助于加強演出的真實感和電視戲劇的藝術效果。舞臺氣氛能鮮明有力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延伸場景的情調、意境,并能明確地展現(xiàn)人物間有的關系,顯示出戲劇節(jié)奏的明顯變化。 節(jié)奏和氣氛是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藝術因素。舞臺氣氛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演員表演的行動節(jié)奏與速度,而節(jié)奏又依氣氛的起伏而變化。同時氣氛又能影響演員的心理和形體的自我感覺,直接推動他們的舞臺適應力和節(jié)奏的內應力(內在激情)。創(chuàng)造舞臺氣氛不僅要求導演處理好主要角色的具體行動和行動的節(jié)奏,更要處理好次要角色和群眾演員的行動節(jié)奏。
自然主義就是寫實,即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描述,期間運用新的科學方法,以達到真實的再現(xiàn)生活的本來面目。十九世紀的自然主義,西方舞臺布景的高理想是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逼真于現(xiàn)實的幻覺。這里的幻覺是指由藝術再現(xiàn)的逼真性所產生的迷惑力,致使觀眾誤信藝術形象為現(xiàn)實生活本身。再現(xiàn)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復制,而是對現(xiàn)實的解釋。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是不可分的,舞臺設計不僅是場所的符號,也是情感的符號。再現(xiàn)的世界必然會將我們引入一個表現(xiàn)的世界。
功能主義就是要在設計中注重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性,即任何設計都要保障產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體現(xiàn),其次才是產品的審美感覺。簡而言之,功能主義就是功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