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是脂肪族羧酸與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室溫下呈液態(tài)的稱為油,呈固態(tài)的稱為脂肪。從植物種子中得到的大多為油,來自動物的大多為脂肪。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是正構(gòu)含偶數(shù)碳原子的飽和的或不飽和的脂肪酸 ,常見的有肉豆蔻酸(C14)、軟脂酸(C16)、硬脂酸( C18 )等飽和酸和棕櫚油酸(C16,單烯)、油酸(C18 ,單烯)、亞油酸(C18 ,二烯) 、亞麻酸(C18,三烯)等不飽和酸。
一種油脂的平均分子量可通過它的皂化值(1g油脂皂化時所需KOH的毫克數(shù))反應(yīng)。皂化值越小,油脂的平均分子量越大。油脂的不飽和程度常用碘值(100g油脂跟碘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時所需I2的克數(shù))來表示。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飽和程度越大。油脂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常用酸值(中和1g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數(shù))表示。
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須脂肪酸的量都比動物油高。這是由于不飽和脂肪酸越多,熔點就越低,越容易被人體吸收,必須脂肪酸是人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缺少它生物膜結(jié)構(gòu)的更新會受到影響。必須脂肪酸還能促使膽固醇變成膽汁鹽酸,阻止膽固醇啊血管上沉積,對防止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
根據(jù)在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即能否干燥和干燥快慢的情況,可分為:
(1)干性油,如桐油、梓油、亞麻油等;
(2)半干性油,如花生油、菜子油、芝麻油等;
(3)非干性油,如花生油、蓖麻油等。組成三甘油酯的脂肪酸除一般的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以外,有時還有特殊的芥酸、花生酸、桐酸、蓖麻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