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快印系統(tǒng)主要是由印前系統(tǒng)和數字印刷機組成。有些系統(tǒng)還配上裝訂和裁切設備。其工作原理是:操作者將原稿(圖文數字信息),或數字媒體的數字信息,或從網絡系統(tǒng)上接收的網絡數字文件輸出到計算機,在計算機上進行創(chuàng)意,修改、編排成為客戶滿意的數字化信號,經RIP處理,成為相應的單色像素數字信號傳至激光控制器,發(fā)射出相應的激光束,對印刷滾筒進行掃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刷滾筒(無印版)經感光后形成可以吸附油墨或墨粉的圖文然后轉印到紙張等承印物上。
其實這種彩色的是常用到的,還有時需要做一些工藝,如封皮的裝裱,相冊,異形的設計單頁,名片的制作,這些東西不僅需要軟件先制作出圖案供客戶參考修改,首先是設計軟件的熟練使用,同時美學與設計的運用,才能設計出客戶滿意的作品,也有一些客戶是事先設計好的,直接按照所要求的工藝進行制作就可以了,一件成功的作品制作完成通常需要經過事先的設計修改、定稿,出樣品。出樣品過程中就會涉及到打印、裁剪、腹膜、裝訂再裁剪等流程,有的工藝品還需要雕版或燙金燙銀,套色等,需要出專版的。
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復制色彩,而數字采集設備采集到計算機的圖像信息通常是R、G、B信息,因而在印刷制版之前需要將圖像信息轉換成C、M、Y、K模式,即分色處理。
所謂“分色”就是將圖像每個像素的色彩信息(一般是R、G、B顏色信息)分解轉換成適合印刷C、M、Y、K模式的色彩信息。在分色過程中會引起顏色信息丟失。在分色時,只有根據油墨、紙張等印刷適性,正確設置分色參數(如設定網點擴大值、灰平衡參數、黑版階調等),才可能輸出高質量的分色片,盡可能減少顏色信息的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