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保養(yǎng)服務的消防工程范圍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內容: 1.消防報警系統(tǒng)設備:包括溫感、煙感、消火栓按鈕,以及手動報警裝置、聲光報警器、報警控制器等。 2.消防自動控制功能:正壓風機與送風閥控制、排煙風機與排煙閥控制、電動防火閥控制、非消防電源切斷控制、消防廣播控制、其余相關設備(如風機)的控制等。 3.消防用水系統(tǒng)(不包括水管路、水泵本體和非消防控制的閥門)與報警裝置:包括水流指示器、信號閥、濕式報警閥、消防警鈴等。 4.與上述設備設施或其功能實現有關的消防控制系統(tǒng)的輔助配套設備:包括電源、信號傳輸線路、樓層或區(qū)域終端箱、控制模塊、檢測、探測、調節(jié)裝置及執(zhí)行機構。
步行街消防設計怎么做?在經濟的不斷推動下,很多城市都大范圍的修建步行街、商業(yè)街,這些公共場所都是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消防又是全民一個防范工作,在一個建筑樓修建時必須要進行消防設計,那么你知道步行街消防設計怎么做嗎?1)步行街兩側建筑的耐火要求 (1)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2)相鄰商鋪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每間商鋪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m2; (3)相鄰商鋪之間面向步行街一側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m、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 2)步行街參數要求 (1)兩側建筑相對面的近距離均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對相應高度建筑的防火間距要求且不應小于9m; (2)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層敞開或在外墻上設置可開啟的門窗,且可開啟門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部位外墻面積的一半; (3)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于300m; (4)設置回廊或挑檐時,其出挑寬度不應小于1.2m; (5)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在上部各層需設置回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步行街上部各層樓板的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37%,且開口宜均勻布置。 3)步行街疏散要求 (1)步行街兩側建筑內的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宜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 (2)首層商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近室外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步行街兩側建筑二層及以上各層商鋪的疏散門至該層近疏散樓梯口或其他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 4)其他機電及構造要求 (1)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2)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3)步行街的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6.0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并宜采用常開式的排煙口,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25%; (4)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應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
消防工程維護有哪些重要性,消防工程是現今的一個重要工程,隨著科技的發(fā)達,建筑技術的進步,在復雜的建筑里,電器等各種設備的變多會帶來更大的火災隱患,消防工程的重要性進一步的提高。消防工程之后是需要進行維護的,眾所周知,隨著人們對火災危害性認識的提高和消防部門日趨嚴格的管理,我國城市的各類建筑均配有消防系統(tǒng),但系統(tǒng)運行后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目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大部分火災,都是由于沒有消防設施或消防設施日常維護保養(yǎng)不到位,在關鍵時刻不能正常投入工作而造成的。這無疑是對國家和社會及其個人的巨大傷害和損失。 大量的火災事例證明,在發(fā)生特大、惡性火災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防設施未能及時發(fā)揮作用。而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平時對消防設施進行定期定時維護、保養(yǎng)、及時發(fā)現故障并予以修復,確保消防設施能夠正常運行,發(fā)揮其真正有效的預警和滅火功能,就可以將損失減到少甚至避免損失;保障國家和社會及其個人的財產和生命。 檢測維護和保養(yǎng)消防設施的完整性、實用性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開銷,卻可以真正在火災中保護生命和財產的!因此,加強對消防設施、設備(硬件)的管理、維護和保養(yǎng),并使其充分發(fā)揮效用,是消防管理的基礎!是減少大型重大火災隱患的,減少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命的有效措施!更是社會團體相關企業(yè)長久發(fā)展的重要要務和決策! 當前建筑消防設施維修保養(yǎng)市場比較混亂,無序競爭現象比較突出,維修保養(yǎng)的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消防,消防工程檢測維保是一個經常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使消防設備長期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之中,所以對于日常的消防工程檢查維保十分重要。對社會團體及其相關企業(yè)的設備設施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yǎng),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至關重要。
醫(yī)院該如何進行消防設計,消防工程是建筑的一個必要工程,越是重要的建筑消防工程的重要性就越高。醫(yī)院是人流量十分巨大的建筑,有著許多病人與醫(yī)生在建筑之中,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醫(yī)院該如何進行消防設計,一些建筑消防設施設計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許多消防設計人員未能充分了解消防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在設計過程中沒有運用自己的半知半解進行消防設計。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對消防設施的設置和布置有明確要求。在設計醫(yī)院建筑的消防功能時,應在民用建筑消防設計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和掌握醫(yī)院建筑消防設施配置和設計的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 總平面消防設計中,規(guī)范對醫(yī)院建筑的長度、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制氧機房、氧氣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液氧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有明確規(guī)定,室外停車場與建筑物的消防距離、消防道路轉彎半徑、直升機停車場等。 對于沿街長度150米以上或周長220米以上的醫(yī)院建筑,《消防設施設計標準》要求必須設置對外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應通過建筑物,使一樓樓梯間能直接疏散到室外區(qū)域。如果真的很困難,可以用環(huán)形消防車道來彌補,但環(huán)形消防車道應該與城市道路在不同方向上的道路連接相同。 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設計應按照規(guī)范和標準進行。根據規(guī)范設計標準,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多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小于6m,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高層建筑與多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小于9m,高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大于13m,建筑表面為平屋頂。如果屋頂有女兒墻,建筑物的高度應包括兩種高度:室外設計地面和屋頂表面。 在設計除氧機房時,應按規(guī)范和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規(guī)范和標準為:制氧機房與周圍耐火等級為1、2級的民用建筑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5m,制氧機房與重要的同等級耐火等級的公共建筑之間的距離應大于50m。 氧氣罐之間的距離應以相鄰較大罐的半徑為基礎,且不得小于半徑。氧氣罐與可燃氣體罐的距離不得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液氧儲罐周圍5m范圍內不得設置瀝青路面和可燃物。醫(yī)用液氧儲罐與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外建筑物的防火間距必須符合有關規(guī)定。液氧儲罐與其泵房的距離應大于3m。 根據《消防設施設計規(guī)范》,室外停車場距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6米。在許多具體的設計中,停車位往往布置在建筑物旁邊或相鄰位置,具有很大的消防隱患。 根據規(guī)范設計,直升機停機坪的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建筑高度100米以上、標準建筑面積2000***以上的公共建筑,應在屋頂設置直升機救援設施或停機坪。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設置直升機停機坪。 防火面寬度設計應保證建筑物之間的防火距離,并控制在15米以外。禁止在消防車道與建筑物之間設置空管、樹木等障礙物,不得妨礙消防車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