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膜結構的設計方法來對雨棚遮陽棚設計制作,無論是在外觀還是實用性上都是非常有優(yōu)勢的。膜結構建筑在結構設計上多了一個“找形”過程。它要先好好確定初始荷載下的幾何形狀,也就是結構體系在膜自重以及索、索件在預應力作用下能夠達到平衡的一個位置。在初步的設計階段要先確認好建筑的幾何外形,然后才施加預應力讓膜面承受張力,它的形狀也就能夠發(fā)生相應的改變了,在經過不斷調整預應力的操作下,終達成我們所需要的幾何形狀。
膜結構遮陽棚工程適用于各種氣候惡劣的地區(qū);從范圍上看,小到遮陽傘,花圃小品,大到籠蓋幾萬、幾十萬平方米的建筑;從領域來講,不僅在景觀方面可以做膜結構遮陽棚工程,而且在車棚、看臺、室內、體育場等等都有涉及到,所以只要你想得到的,就一定可以做到。
輕型張拉膜結構設計學科始于20世紀50年代FreiOtto的皂膜試驗。自適應找形是他創(chuàng)建的新設計學派的基本概念。他提出的“極小曲面”理論開創(chuàng)了現代張拉膜結構設計的先河?;谶@種理論,對于特定邊界條件得到的膜結構表面積小,從而耗能少。這類張拉膜建筑的主要結構特點是預應力在整個結構中均勻分布。
近年來張拉膜結構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高強度材料的發(fā)展,如輕質高強度鋼絲和新型膜材料,這是膜結構發(fā)展的基礎;第二,膜結構初始形狀的確定;第三,結構動力性能的研究,如風動力響應分析和地震效應,這是以詳細的動力模型試驗為基礎的,是結構設計的重點;后是廣泛使用的構件連接節(jié)點的設計和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