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疾病基礎及臨床診治研究水平居全國水平。對過去認為久治不愈的各型中耳炎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修改了第五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規(guī)劃教材。至今已舉辦繼續(xù)教育項目《中耳炎基礎及臨床診治新進展》學習班10期,曾被中央二臺“健康之路”節(jié)目專題報道。鼓膜穿孔愈合有特色,非手術外傷性鼓膜穿孔4500余例,率達90%,避免了患者做手術的痛苦,僅花費手術費用的1/10,取得良好效果。該研究獲2001年度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并被國家科技部選為“九五社會發(fā)展重大成果”,已推廣至國內十多個省市縣各級醫(yī)院。
內腔鏡特別是呼吸道異物的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西北地區(qū)水平。50年來共收治呼吸道異物6000多例,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
人們容易產生另一個錯覺是認為中耳炎是常見病,在醫(yī)學十分先進的今天應該易于。由于中耳腔非常狹小,解剖結構十分纖細,生理功能相當復雜,致病相關因素多等原因,雖然世界上經數代耳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但至今中耳炎是仍一種疑難頑癥。加之發(fā)病隱蔽,復發(fā)率高,就診時往往已發(fā)展到診治困難的慢性階段。還由于中耳腔狹小,一旦有病變,外科手術很難有用武之地,盡管國內外研究報告的診治方法相當多,但效果多不滿意。直到目前,中耳炎仍是引起耳聾致殘的常見原因。
常見臨床表現(xiàn):
1.突然聽力下降或喪失,常伴有耳悶或堵塞感。
2.耳鳴:常在耳聾之前出現(xiàn),多為高調,如蟬鳴。
3. 眩暈:部分患者可伴有此癥狀,表現(xiàn)為視物旋轉,似乎房倒屋塌,伴有眩暈的突聾一般效果較差,所以應及時就診正規(guī)大醫(yī)院。
4.惡心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