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以來,人類就習慣于用天然熱源和自然通風來干燥物料,完全受自然條件制約,生產能力低下。隨生產的發(fā)展,它們逐漸為人工可控制的熱源和機械通風除濕手段所代替。
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應用噴霧干燥器,為大規(guī)模干燥液態(tài)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fā)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干燥器相繼出現。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干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開始發(fā)展了遠紅外和微波干燥器。
灌裝機構:
主要由成品水管、儲水包、升降灌裝閥、定位組裝等組成。瓶定位后,灌裝機在氣缸作用下上下運動并由瓶嘴限位控制打開及關閥。產品水經由管道,水包到灌裝閥注入瓶內,可保證灌裝精度及液位可調,并保證灌裝密封性。
旋轉機構:
結合意大利、德國、法國的技術,采用進口高能磁鐵的封蓋機構,有平蓋、頂蓋裝置,廢蓋率低,并且可調扭矩,運轉平穩(wěn)可靠,封蓋合格率高。
灌裝機的計量缸分別連接灌裝頭,通過主油缸的往復運動,吸人定量的液體,然后注入待裝的容器中。在此過程中,需要及時地在 主油缸換向時,切換一個通閥,改變液體的流向。而且,在注入過程中.為加快灌裝速度又不致使液體溢出,當灌裝到滿瓶的90%時,要開啟 一個串接在注入通路中的節(jié)流閥,使注入的流量顯著減小。然后,已裝灌完畢的容器將順序移出,新的空容器順次移人,在此過程中,準確 和及時地控制安裝在容器入口和出口的阻攔板,保證每次只移入和移出容器,同時要確保不管使用哪種形狀的容器,使灌裝頭都能恰好能與容 器的瓶口完全吻合,否則輸出報警信號,而且在故障未排除之前,不讓灌裝繼續(xù)進行。 后,灌裝頭在容器到位后能準確下移使灌裝插入瓶口 ,灌裝完畢后,灌裝頭應迅速上移,使容器能順利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