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材料
基本材料:一般包括《專業(yè)技術資格評審表》《專業(yè)技術人員情況簡表》、學歷證書、現有專業(yè)技術資格證書等。
業(yè)績成果材料:如著作、論文或技術報告,以及能證明個人業(yè)績成果的相關材料,如項目驗收報告、獲獎證書、專利證書等。
其他材料:部分地區(qū)可能還要求提供繼續(xù)教育證明、個人述職報告、單位推薦意見等。
評審流程
單位推薦:用人單位組織推薦委員會,確定擬推薦人員,并對申報人員的相關信息進行審核和公示。
個人網上申報:公示無異議的推薦人員在指定的職稱管理信息系統(tǒng)注冊、登錄,填報數據并上傳相關附件,向用人單位提交。
單位網上審核、呈報:用人單位對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復核,審核無問題的提交至當地人社部門或相關評審機構。
評審委員會審核:人社部門或評審機構對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進入評審環(huán)節(jié),有問題的退回申報人員更改后重新呈報。
評審: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申報人員的材料進行評審,可能會包括面試、答辯等環(huán)節(jié),終確定評審結果。
公示: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個工作日,接受社會監(jiān)督。
確認資格與發(fā)證:公示無異議后,確認申報人員的中級職稱資格,并發(fā)放相應的職稱證書。
項目相關材料:
項目合同:證明參與項目的真實性以及項目的規(guī)模、內容、起止時間等關鍵信息。
中標通知:若項目是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得,中標通知能體現項目的來源和競爭優(yōu)勢。
人員備案表:明確在項目中參與人員的具體情況,包括本人在項目中的角色和職責。
竣工驗收表:表明項目已完成并通過驗收,反映項目的終成果和質量。
圖紙、圖簽:對于建筑、設計等行業(yè),圖紙和圖簽是展示項目成果和個人技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施工組織實施方案、會議紀要、分部驗收等材料:能反映項目建設過程中本人參與全過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時間節(jié)點和具體工作。
中級職稱評審業(yè)績成果材料的裝訂順序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地區(qū)、不同職稱系列可能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況下的裝訂順序供你參考:
目錄:列出業(yè)績成果材料的具體內容和對應頁碼,方便評審人員查閱。
獲獎證書:按照獎項的重要程度或時間順序排列,如科技進步獎、行業(yè)協(xié)會獎等。
專利證書:包括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可按專利申請時間或授權時間先后排序。若有專利轉讓合同、實施效益證明等相關材料,可附在相應專利證書后面。
論文、著作: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先提供刊物封面、版權頁、目錄(標記出本人論文位置),再是論文正文;著作則提供封面、出版編號頁、目錄、內容摘要及與本人相關的篇幅等。如果有論文檢索報告,可放在論文相關材料之后。若有學術會議交流論文,需提交交流集封面、目錄、正文等,若無交流集,則提供會議通知、日程安排、發(fā)言順序、入選論文等。
課題研究材料:如課題立項申請表、科技項目合同、鑒定或驗收證書等,按課題研究的流程順序裝訂。
項目相關材料:通常包括項目合同、中標通知、人員備案表、竣工驗收表等,也可按照項目開展的時間順序排列。如果有施工組織實施方案、會議紀要、分部驗收等能體現個人在項目中具體工作的材料,可依次附在后面。
經濟效益證明材料:如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稅務證明等,用以說明參與項目或工作帶來的經濟收益,可按時間順序或與具體項目的對應關系整理。
社會效益證明材料:例如客戶反饋意見、用戶使用報告、社會評價等,可根據材料的類型或來源進行分類排列。
其他業(yè)績材料:如專項研究報告、技術分析報告、實例材料等,以及單位出具的關于個人業(yè)績的證明或推薦函等。
為確保材料裝訂符合當地評審要求,建議仔細閱讀當地人社部門或相關評審機構發(fā)布的職稱評審通知和指南,按照規(guī)定的順序和格式進行裝訂。如有疑問,也可直接咨詢評審機構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