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施工要求:
一、綠化施工工藝
綠化施工過程:
回填種植土→整地→放樣→埋透水管→挖穴葉→下基肥→拌土→栽植→修剪→淋定根水→搭支撐和蔭棚斗→養(yǎng)護。具體要求回填土為素黃土:種植地要求整平、整細;放樣要整齊規(guī)范;埋透水管時在F70—80cm處挖下窄上寬梯形溝糟,墊鋪5—10mm卵石100厚,安裝軟式透水管,在其上回填松散種植土。
將軟式透水管接人路沿石邊雨水井內。挖穴要按要求挖立方體穴,下基肥后上層要覆蓋10cm厚土層。栽植時,大樹要纏全桿,栽植要注意掌握要領。栽植后要整形修剪,盡量少留樹葉,尤其不要留嫩葉,防止水分蒸發(fā)。定根水要淋透。搭支撐防止樹干傾斜,搭蔭棚防曬。栽種成活后要及時做好后期養(yǎng)護。綠島由于離道路較遠,大喬木栽植需采用吊車或者挖土機等大型機械來完成。
二、表土的采取和復原
土壤是花草樹木生長的基礎,土壤中的土粒是構成團粒結構,適宜植物生長的團粒大小為1-5mm,小于0.01mm的孔隙,根毛不能侵人。一般情況下,表土具有大量養(yǎng)料和有用的土壤團粒結構,而在改造地形時,往往剝去表土,這樣不能確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長條件。因此,應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時予以有效利用。在該工程表土的掘取及其復原過程中,為了防止重型機械進入現場壓實土壤,避免團粒土結構遭到破壞,在無雨天使用了倒退鏟車掘取表土并按照一個方向進行,同時為了避免在復原的地面形成滯水層,在平鋪時進行仔細的耕耘。
三、綠化地施工的整理要求
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地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yè)的重要性在于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植物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因此,施工中,在不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的前提下,做到5個綠化施工要求:
(1)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厚度為15cm,小灌木為30cm,大灌木為45cm,淺根性喬木為60cm,深根性喬木為90cm。植物培育的厚度在生存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cm,淺根性喬木增加30cm,深根性喬木增加60cm。
(2)確保適當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適當可保證植物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
(3)確保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時要確保團粒結構良好,必要時設置暗渠等排水設施。
(4)確保適當的pH值。為了保證花草樹木的良好生長,要使土壤的pH值控制在5.5—7.0范圍內。
(5)確保土壤養(yǎng)分。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含有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
四、嚴把地形關
綠化的地形塑造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常說地形是整個綠化的骨架,而在實際的施工中要把好土方地形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因為:
(1)在土方地形塑造方面的計算一般都不會非常和具體,為盡量做到,在挖機施工操作中,綠化管理所安排了專門負責人負責到現場進行指揮,為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而不斷地調整修改設計;做到與操作人員及時溝通,通過各個視線角度的不斷對比,終在施工的過程中達到的感觀效果。地形處理,是一分設計九分施工,完全依靠施工人員根據現場地勢、圖紙要求進行再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過程。
(2)土方多少的估算和應用遵循適量原則.事先估算要準確,多則會太滿,過少則顯得干癟、無力度感。同時,由于各方利益不同,土方施工單位往往是拼命加土方以求獲得更大利潤,所以作為管理人員,要對此進行了嚴格的把關。
(3)地形的塑造要考慮到今后的實際效果。往往初期施工完畢后,由于外運的新土并不密實,土坡易下沉5-10cm左右,只有經過1-2年后,土方地形才會真正定形。因此,必須事先便要求施工單位要有整體和長遠的思路。另外,在實際施工中,土方回填有時遇到其他土層回填較多的地方,土壤較松,不利于植物深入扎根,這對大樹種植的成活與否特別重要。因此,要求施工單位根據圍坡高度在圍填一半時或回填好后用推土機或壓路機壓實,以利于植物成活。
五、綠化施工要求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設計應以大尺度、大手筆的設計方法進行規(guī)劃設計,做到簡潔、明快、流暢,并富于動感。對該工程的綠化,強調注重道路景觀的動態(tài)效果,注重點、線、面相結合,道路兩側綠化呈線形布置,形成流暢線形,對沿路視覺焦點交叉點進行重點共化設計,各季節(jié)盛開的鮮花、灌木、喬木成片布置,形成植物塊面,以此來豐富視覺觀賞效果。在喬、灌、草搭配方面,充分利用地域空間,下層布置灌木和地被,中層配小喬木,上層配置大喬木,形成復合型生態(tài)綠化空間,這樣搭配方法能有效提高綠地利用率,增加綠量.體現自然景觀和植物造景景觀的生態(tài)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