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是家庭必需品,尤其是對于南方來說,夏天冬天都離不開空調。因為很重要,所以在如何挑選空調的時候都會謹慎些。相信大多數人在選購空調的時候都會考慮要買多大匹數的空調,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買到適合自己家庭使用的空調吧~
多大匹數適合?
許多朋友購買空調時,往往把匹數作為空調選擇的重點參考指標,但只把匹數作為參考正確嗎?購買家用空調的時候,又應該重點對比哪些指標呢?
不妨先來看同一個品牌的1.5匹空調報價吧,以格力為例,便宜的一款價格為2999元,而貴的一款價格則高達5399元,后者比前者貴80%多:
同樣是1.5匹的空調,價格相差80%多,背后究竟有哪些“玄機”呢?
首先說說“匹”這個概念
其實,匹數這個指標,已經被國內市場“搞壞”了,因為“匹”是一種功率單位,而不是制冷量或制熱量單位,功率大,制冷量或者制熱量不一定大(和能效比有關),我們需要的是制冷量或者制熱量,而不是功率。
但既然市場上都接受這個叫法了,于是廠家就只好將錯就錯了,于是,就將制冷量在2200—2600W之間的就稱為1匹,3200—3600W稱為1.5匹,4500-5100W稱為2匹,7100-7600W稱為3匹,12000-17000W稱為5匹。
通過這個叫法,想必我們就能看到初步的區(qū)別了,同樣是1.5匹的空調,制冷量其實是在3200-3600W之間的,小的可以為3200W,的可以達到3500W。
細心的朋友購買空調時,不妨對比一下制冷量或者制熱量這兩個指標,即使匹數相同,這兩個指標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一般情況下,匹數相同,制冷量和制熱量高一些的空調,價格也會相對高一些。
再說說功率這個概念
相同制冷量條件下,也就是都拿1.5P制冷量來說(請允許我也將錯就錯),功率當然越低越節(jié)能了,通過表一可以看到:前者的制冷功率為1068W,而后者為800W,比前者節(jié)能25%左右;制熱功率方面,換算成相同的制熱量,后者會比前者節(jié)能8%左右。
相同制冷量和制熱量情況下,功率低的,價格也貴一些。
后再說說能效比這個概念
空調器的能效比,指的是名義制冷量(制熱量)與運行功率之比,說白了就是將功率轉化為制冷量(制熱量)的能力高低,能效比越高,轉化量就越大,也更節(jié)能。
一般來說,能效比高,價格也更高一些。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么同樣是1.5匹的空調,價格會相差80%多了吧?
那家用到底選多大匹的合適呢?
一般16平方以內的房間使用1匹空調;20—23平米使用1.5匹;25-33平米使用2匹;35-40個平方內使用2.5匹。
但是,由于使用空調的房間狀況和地域氣候的差異,包括居住人數和電氣設備等因素,買空調應當買大不買小。
現在大家知道選擇購買怎樣的空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