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舊時寺院或公堂中的會食之所。
晉法顯《佛國記》:“入食堂時,威儀齊肅,次第而坐?!?唐趙璘《因話錄·徵》:“每公堂食會,雜事不至,則無所檢轄,惟相揖而已……又序行,至食堂門,揖侍御史。凡入門至食,凡數(shù)揖。” 唐柳宗元《新食堂記》:“ 貞元 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於縣內之右,始會食也?!?/p>
2. 指機關、團體等供應本單位成員用膳之所。
魏巍《走在時代的前面》:“建成社會主義的日子,并不會像我們的表針一指到十二點食堂里就開午飯那樣的準確?!北摹峨x家的一年》:“進了食堂,他便坐在 小唐 的桌上?!?/p>
3. 泛指經(jīng)營和管理公共伙食的機構。如:機關食堂;居民食堂。
4. 飯館。
5. 早在古希臘時期已出現(xiàn)食堂,古希臘城邦斯巴達的男人幾乎都在公共食堂就餐,他們的飲食非常粗糙。但所有的斯巴達男人,無論是國王、貴族或是普通的斯巴達公民都吃同樣的食物。